4、企业文化
开放,有活力是马士基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平均年龄不到27也说明了这里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上司和下属之间也可以随便开玩笑。公司有很多team building budget可以供大家一起狂欢,让员工之间关系比较融洽。
宽松的企业文化氛围是马士基留住人才的最大砝码。有一次公司大老板开心请大家吃蛋糕,其中一位资深员工捧着蛋糕说:“要感谢ap moller老爷爷啊!!”那种神态,比某些基督教徒进餐前闭目静默感谢上帝赏饭还要虔诚一些。上文也曾经提到,很多人公开向老大抱怨工资低,这估计在很多公司都是很忌讳的做法,在马士基没有问题,当然无论怎么抱怨,月底银行卡增加的那个四位数字还是蚂蚁爬山一般的增长速度。
5、MISE(maersk international shipping education)
如果参加过马士基的校园招聘宣讲会的话,对这个mise应该不会陌生了(校园宣讲会往往就只提到这个)。这是马士基里面的一个2年的培训计划,两年内有几次机会去丹麦哥本哈根总部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一起培训,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而且工资补贴不是一般的高(据说起薪就已经4.3k,finance类的更高,一年以后到外地工作的补贴具体多少就视当地情况而定,一般这种工资以外的外派补贴不会比当地同事的工资低多少)。培训完两年以后可以出国工作担当中层管理职位。
其实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管理培训生计划,马士基这个算是比较出名,而且有着比较严格的筛选标准,开始年龄是24岁或以下,性格测试一定要完全符合,英语水平要怎么怎么样,面试如何如何,平时工作要如何突出。
能够进入这个培训计划的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但同时也要付出一些代价,每天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以外,还有大量的学习考试负担,某些人说自己每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也有2,3小时,当然也有不少牛人学的比较轻松。另一方面,还有一年时间是任由公司调遣去某个地方工作。
其实进入mise基本意味着可以在马士基平步青云,顺利进入中层管理职位,但风险也是有的,假如某一天想离开马士基的话甚至是航运物流行业,这个培训不知道用处有多大。
当然不是mise的员工要爬上去要一定耐心,能够真正爬到公司高层的也有,但那仍然只能够叫做小概率事件。
6、物流行业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物流行业在21世纪是怎么样的新兴,而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其实我也是受了这些信息的影响,认为物流行业的确有很好发展前景从而进入马士基工作。
在马士基工作一年以后,才逐渐发觉,物流行业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的行业,并非众多媒体所认为的那样“新兴”(正如前文所说,马士基敢于把如此多的重要职位从香港转移到深圳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并且仍然在增长当中。(与之相比,金融尽管长期是热门专业,但国内金融市场才刚刚开放,金融行业会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这跟物流的情况刚好相反)
具体来说,物流行业有着以下一些比较重要的特点:
*技术含量不算高:进入这个行业并不需要接受过完备的专业教育的人才,马士基里面学物流专业出身的人非常少(当然这也和中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开设时间有关),据说在西方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很多只是高中毕业(因为他们母语是英语,所以很容易上手)大部分人都比较容易被取代,员工流失率也比较高(马士基2006年是21%,比2005年高出4%左右,而且永远在招人);
*对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客户,老板都有很多鬼,公司日常书面文件都是英语,而且英语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升职空间的大小,公司很重视员工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个行业对人才有其他什么要求从上文第一部分已经可以看到;
*依赖着国际贸易而发展,不断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国家明确提出减低出口增长对国际贸易从而对物流行业有着何等影响至今难说。要知道国际贸易的发生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所决定,而这种差异本质的原因在于世界贫富(劳动力成本)差距(比如中国生产的很多商品主要通过航海运输大量出口到西方国家,而珠三角长三角很多靠出口为生工厂里面的工人生活水准之低下,相信很多有责任心媒体的论述让我无需在这里重复)以及技术垄断(发达国家谋取暴利的手段,往往是高技术高价值产品如核心电子元件,空运较多)。
至于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上文所提到的直达store的项目以及香港职位转移到深圳已经充分说明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向发展中地区转移,在发达地区物流行业可以走多远的确要打上问号了。
还想说说我毕业前在一家猎头公司实习一个多月的经历,那时候我看到其中一种极其抢手的职位就是某些生产型企业的采购职位(年薪数十万不是少数),往往要求要应聘者有相关产品专业背景(比如电子机械生物化学,宝洁的product supply部门一般就是招生化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联合利华的供应链也明确要求理工科背景),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足够专业的物流知识。专门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大部分是学文科出身,工科出身的极少,而学工科的人往往从事了过分专业技术上的工作,外语和物流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所以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其实如果是学工科出身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在马士基这些大型物流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去自己相关专业的生产型企业的供应链采购,相信前景不是一般的好。不知道不少媒体认为物流行业如何的新兴是不是看在了这个情况而得出的结论。
上一篇:在深圳马士基物流的回忆(三)
下一篇:在深圳马士基物流的回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