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14道红、白横条代表全国13个州和政府。14个尖角的星象征全国的团结。蓝色象征团结及英联邦的关系。新月图案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黄色代表国家元首的颜色。
国名:马来西亚(MALAYSIA)。 国名释义:国名出自希腊文,意为"墨土地"。 别称:橡胶和锡的王国。 国歌:《我的祖国》 国花:木槿花 面积:329589平方千米 民族:马来族人占59%,华人占31%,其余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 宗教:约5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佛教、印度教或基督教。 语言: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汉语。 首都:吉隆坡 主要城市:槟城、怡保、马六甲。 货币:林吉特
历史:公元1世纪左右,马来半岛已建立起羯荼、狼牙修等古国。西马接近海上交通线的地区逐步兴起港口,即以出口热带竹木、香料和锡而著名。东马约在6-7世纪建起婆利王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剌加王国崛起,先后征服周围弱国,成为强大的王国,并成了东南亚最大的国际商港。16世纪起,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殖民者相继入侵。1786年后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侵占,战后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48年2月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在英联邦内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新加坡宣布退出。
地理:东南亚国家,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简称西马)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沙巴(简称东马)组成。海岸线曲折,总长4192千米,多天然良港。西马中部为山地,东、西两侧沿岸为冲积平原,东北部为广阔的丁加奴高地,南部丘陵散布。东马地势从内地往沿海逐渐降低,最高峰基纳巴卢山海拔4101米。河流主要有霹雳河、拉让河、基纳巴唐岸河等。以赤道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6-30度,年降水量3000毫米左右。
经济:经济原以农业为主,70年代后,工业发展迅速。境内自然资源丰富,重要矿产有锡、石油、铁、铝土、金、铜、钛等。工业部门主要有采矿、电力、机械、冶金、船舶修造、农产品加工等,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子等新兴工业。农业中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居重要地位,盛产橡胶、油棕、可可、椰子等,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近海渔业发达。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3,木材蓄积量丰富。锡与橡胶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木材、石油、胡椒、棕油等出口也居重要地位。
名胜:三保山、国家清真寺、大汉山国家公园、新柔长堤、槟榔屿。
节日:国庆日:8月31日。国家清真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