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凌润

  • 深圳:86-(0755)-88315888
  • 东莞:86-(0769)-88986666
  • 广州:86-(020)-3826 2661
  • /62/63
  • 蛇口:86-(0755)-26060303
  • 26060267
  • 盐田:86-(0755)-25207552
  • 25203230

快速导航

主页 > 物流百科 > 物流案例 > 正文

被供应链绊住的联想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8-20 收藏本页

   由于收购IBMPC,联想赢得了世界级的荣誉。2006年8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公布的“中国顶尖企业榜”中,联想高居榜首。2年过去了,联想一如既往的高调,2007年初发布了洋洋1万多言的《新世界·新联想——联想集团2006总结》。在联想的长篇总结报告中,感受到的是一派莺歌燕舞。然而,事实上,收购IBMPC后,美国业务由2005年的盈利转到2006年前三季度的亏损,销售收入、盈利能力与市场份额全线下滑,除大中国和印度以外的市场,联想集团都出现了负增长和亏损。考虑到美国裁减1000人的巨额花费要在第四季度入帐,2006年的全年财务报告可能很不好看。而且,2月初又有消息透露,IBM准备减持联想股票,套现10亿元港币。
  联想撞到了供应链
  1月26日,柳传志坦言,联想控股旗下的五大板块,“最放不下的仍是联想集团”。在2006年12月,柳传志在答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问时则表示,尽管没有出大事,但是最危险的时期还没有过去。在另一个访谈中则更为直接地表示:“今天谁也怨不着,他们(指杨元庆等新一代联想高层)当时都是最主张收购的,所以现在的煎熬必须认了。”
深受煎熬的杨元庆,在2007年1月答《中国经营报》记者问时说:“我们很清楚,进一步的改善将不再来自于简单的像协同效应、减员增效这样的手段。新的变革是痛苦的,需要耐心的过程。”被杨元庆誉为“痛苦的过程”是什么呢?
   首席财务官马雪征给出了回答:“美国的形势最令人担心。我们在这个市场面临强大的价格压力。我们多次提到的供应链问题使情况更为复杂——我们创造了需求,但却未准备好去满足这种需求。”马雪征抓住了关键问题:冷落消费者,会使消费者很快离你而去,这样的感知观念对品牌建设是灾难性的。
  先前统筹联想全球供应链建设的刘军一番话,验证了马雪征严酷的判断。年轻的少帅在离任前表示,整合联想与IBMPC供应链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他说:“过去的半年是我职业生涯里最刻骨铭心的半年。”2006年9月份,刘军就以脱产进修的名义让出了执掌供应链的帅位。数据显示,并购前,联想产品的库存天数是22.7天,已经接近全球平均PC库存水平;并购后,供应链成本占联想总成本的6%左右,而并购前只有1%多一点。
  马雪征与刘军的判断,在联想内部很有市场。一个联想主管抱怨,“我们后端经常遇到某个主板断货几星期的情况,各个分区客户经理都在抢货、囤货”。究其原因,他认为有几个方面,一是上游厂商Intel和AMD打价格战导致整个产业出现振荡;二是联想内部的一套“商机预测”机制对下一个季度的预测失准,前后端相互责怪;三是零部件全球采购工作做的确实欠佳;四是联想的产品线深度细分导致零部件需求复杂化。
  可惜,马雪征们认识到的供应链难题,并没有引起杨元庆的共鸣。
  杨元庆深陷交易模式之中
  
靠营销起家的杨元庆,许多智慧和判断都离不开他做渠道的“往昔之井”。在杨元庆的概念中,最关键的是业务模式,是联想的双业务模式,杨元庆更把在全球复制联想的交易型业务模式,作为联想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待。他认为,“联想的交易型模式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部分市场正是决胜未来增长的制高点所在,也将是联想未来全球业务拓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这个判断过于大胆。双业务模式是指交易型业务模式和关系型业务模式,所谓交易型模式,是联想针对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的业务模式,其核心是针对客户的共性需求,整合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资源,打通整体价值链,面向最终客户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关系型业务模式,则是指大客户的量身定制一类的服务交易。杨元庆所理解的业务模式,很难说就是核心竞争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卓有成效而且不易被其他公司复制的东西。
  戴尔模式在业界独享盛名,可是没见到哪一个戴尔高管把戴尔模式宣布为核心竞争力。与那些一人定乾坤的传统公司不一样,戴尔既像一个盘根错节的组装商,又像一个体系广布的渠道商,又像一个产品线广阔的投资银行,更像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设计师,但是这些都不是戴尔独一无二的东西,因此也都算不上戴尔的核心竞争力。据我观察,戴尔模式起作用的是巨大的体系,是一个可以保证戴尔做到零库存的敏捷供应链。
  戴尔的敏捷供应链效率一直被业界艳羡不已。戴尔的核心供应商均在其生产基地旁边建厂,联想却需要在全球范围进行采购。现在中国以外的联想客户下订单需要8天才能到达生产地点,而戴尔仅仅需要1小时。今后掌管联想供应链的将是前戴尔供应链高管,这反映了联想决心在供应链领域全力引进“戴尔基因”。戴尔敏捷的供应链联想只能望其项背。
  PC产品走过了产品、价格、产能、服务等的数量比拼,正走向敏捷供应链的角逐。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加服务的竞争,而是敏捷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单体企业的一体化供应链已经不够,上下游资源纳入一系列相关的联盟体的敏捷供应链正取得势头。戴尔的敏捷供应链,支持了戴尔的敏捷制造、敏捷物流、敏捷设计等等,是戴尔模式的重点所在。计算机是个集成生产提供商,不是靠尖端的技术,而是靠敏捷供应链彼此区分开来。
  联想的攻坚战
  
一个公司能否整合成一个全球有竞争力的敏捷供应链,是关系竞争能力核心的东西。无论是IBM的业务模式,还是联想的业务模式,都需要重建新的供应链。联想供应链与IBM供应链是两个不搭界的链条,一个是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供应链,一个是以服务为导向的供应链。现在要建立以欧美大卖场、最终客户为主供的供应链,两者都不合适,需要一条敏捷供应链的体系。


凌润服务

欢迎您访问凌润物流,凌润客户专员将竭诚为您服务!

了解更多

特惠活动

物流行业案例、技巧、流程、知识培训中心!

粤ICP备11018348号 技术支持:德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