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国名释义: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中国位于正中,故称中国。 别称:九州、华夏、中华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人口:120000万(1995年2月15日) 民族:共有56个民族,其中19个民族人口超过百万,汉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主要有壮、回、维吾尔、彝、苗、满、蒙古、土家、布依、朝鲜等少数民族。 宗教:部分居民信奉佛教、道教、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国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四枚小星均有一个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中国国徽
语言:汉语为通用语言。绝大多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使用本族语言。 首都:北京 主要城市: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南京、沈阳、西安、台北。 货币:人民币元。
历史: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具有4000多年的文史记载史。从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王朝,经商朝、西周王朝到公元5世纪的春秋末期为奴隶社会。战国开始,经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到清朝中期为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位于亚州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长18400公里。边缘海有众多岛屿,以台湾岛、海南岛和崇明岛位列前三位。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国土面积伯33%,主要有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高原占26%,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四大高原;平原占12%,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平原;盆地占19%,主要有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四大盆地;丘陵占10%。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由西向东倾斜。江河众多,大小河流总长度达42万公里,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水系具有分布不均、河网密度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淮河、辽河七大河流年径流量占全国径流总量的65%,流域面积占47%。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青海湖、罗布泊等为主要湖泊。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北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南为亚热带和热带。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深受季风影响。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线为界,以东、以南为季风区,属湿润、半温润地区,以北为非季风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名胜:长城、北京故宫,颐和园、桂林山水、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兵马俑、泰山、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果树瀑布、峨眉山、庐山、布达拉宫。
经济:初具规模的工业、农业国。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100多种,其中煤、锡、铁、金、银、铜、石油等储量居世界重要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农业人口多而耕地少,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棉花、油料、糖料、麻、烟草为五大经济作物。西北部牧区多放牧牛、羊、马、骆驼等牲畜,东南部农村以舍饲猪、牛、家禽最为普遍。农村正从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变。主要工业部门包括从原材料、能源、冶金、化学、机械、轻纺工业,到电子、宇航、原子能等高科技产业,门类齐全,许多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旅游业务发展迅速。
节日:国庆节10月1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旦1月1日;清明节4月5日(或4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世界之最: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青藏高原是海拨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系是最大的山系,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峰;汉族为人数最多的民族。
|